2025年4月,梅賽德斯-(中國)與北京奔馳因制動軟管和輪轂飾板缺陷,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召回計劃,涉及進口CLA及國產EQE SUV車型。
這是奔馳自2024年底針對EQE SUV首次召回后的第二次同類行動,也是2025年開年至今的第五次公開召回。
從制動系統硬件到輪轂配件,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型,密集的召回清單是否叩問著這家百年豪華品牌的質量管控體系,值得思考。
奔馳
因制動性能問題等,或引發安全隱患,奔馳召回部分車型
至于召回原因,此次召回的兩類車型問題均直指生產環節的“錯誤”。進口CLA因后軸制動軟管長度設計偏差,可能導致長期磨損和制動液泄漏,或影響制動安全;
國產EQE SUV則因輪轂飾板強度不足,存在行駛中脫落風險。尤其后者是2024年底召回的“擴大版”,短短四個月內兩次因同一部件缺陷召回,是否暴露出奔馳在供應商管理或工藝標準執行上的漏洞,值得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奔馳的召回圖譜是否正從傳統硬件向軟件領域蔓延,也值得關注。2025年一季度,國產E級車因傳動軸聯軸節制造缺陷召回超萬輛,AMG插混車型則因高壓發電機控制模塊軟件錯誤導致動力中斷。
召回公告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奔馳當季在華召回總量已達2.5萬輛,遠超寶馬、奧迪等競爭對手。
這種“多線召回”是否折射出奔馳在電動化轉型與國產化擴張中的矛盾:既要加速本土化降本增效,又需維系“德國品質”的技術嚴謹性,也可能值得品牌方關注。當然,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最好。
奔馳
奔馳主動召回值得肯定,不過召回頻次以及規模,確實相對高了點
車宇世認為,奔馳的召回,值得肯定。比如說,從法律層面看,奔馳嚴格執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備案、通知和免費維修流程,體現了企業對消費者安全的底線責任。
相比國內一些廠商,尤其是一些自主品牌廠商在召回方面的滯后性,我個人認為,奔馳這種主動召回的行為,顯然更加值得信任。
奔馳
畢竟,這在體現對于消費者的負責任的態度的同時,也彰顯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意識以及對市場的敬畏。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奔馳目前在國內市場的召回頻次以及數量,都相對比較高。這種高頻召回是否悄然侵蝕品牌溢價,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奔馳
尤其是,對于以“豪華”為賣點的豪華品牌尤為值得注意。此外,更嚴峻的挑戰來自新能源賽道。
據了解,奔馳EQ系列電動車自推出以來,已因電池管理系統故障、充電接口過熱等問題多次召回。
奔馳CLA,非涉事車型,僅為展示
本文結語:
應該說,召回是車企對產品缺陷的補救,更是對品牌價值的試煉。奔馳方面主動召回相關車型,值得肯定。
至于召回規模以及頻次問題,或許對奔馳而言,如果后續能夠將質量管控從“事后補救”轉向“事前防控”,在國產化進程中堅守工藝標準,在電動化轉型中平衡速度與可靠性,能夠更好的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畢竟,消費者為“三叉星徽”支付的不僅是產品價格,更是對“零妥協”品質的信仰——這份信仰,如果因為頻繁的召回而受到影響,確實有些讓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