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512.7萬輛,同比增長6.0%。其中,新能源車銷售242.0萬輛,同比增長36.4%,占比達47.2%,漸成主流。
杭州人小陳最近想買一輛新能源車,看車時發現,試駕時銷售會重點介紹輔助駕駛功能,甚至說開車時偶爾可以休息一下。但近期發生的多起新能源車傷亡事故表明,輔助駕駛功能遠非宣傳的那么智能,動力電池發生碰撞時也有可能起火甚至燃爆。
圖源:視覺中國
好在,監管出手了!近日,工信部等部門發布相關文件,要求規范輔助駕駛功能的測試、宣傳等,并對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做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相關報道:
小米SU7高速爆燃致死事件多個問題待解 過度宣傳智駕有誤導之嫌
又一起!廣東一輛小米SU7撞電瓶車后起火致兩人死亡 官方最新回應
問界汽車回應高速車禍疑問,“看上去很美”的自動輔助駕駛不能過度依賴
輔助駕駛功能宣傳亂象多
今后行不通了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日前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近60家車企參加。
會議強調,汽車生產企業要深刻領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要求,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工信部還將圍繞測試、宣傳、OTA、功能與術語、駕駛員狀態監測等維度提出多項強制性要求,比如,杜絕拿用戶做測試,禁用代客泊車、一鍵召喚等功能,建議統一使用“組合輔助駕駛”的表述,強化對駕駛員狀態監測要求,降低頻繁OTA升級等。
此前,有車企在宣傳新推出的輔助駕駛功能時,聲稱該功能已成熟且安全可靠,鼓勵大量用戶參與公測,率先體驗“閘機卡口自動通行”“目的地自動開啟尋位泊車”等功能。然而,在實際公測過程中,車主發現了不少問題,有些威脅駕駛安全。
某車企智駕大師賽宣傳海報
還有車企舉辦“智駕大師賽”,提供豐富的獎品吸引用戶參與。但實際上,活動更像是大規模的測試,有一位獲得周冠軍的車主每天開車近800公里,時長超過8個小時,最終在高速上開著輔助駕駛功能以120km/h的速度追尾了前方停著的水泥泵車,車輛當場報廢,人也受了重傷。這種將用戶當作測試對象的行為,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也是對用戶的不負責任。
小陳認為,車企本應該做好測試后再推出相關的功能,對外公測是把消費者當“小白鼠”,會慎重考慮相關的車型。
此外,在宣傳時,很多車企都用了“自動”“自主”“高階智駕”等詞匯,涉嫌夸大宣傳,使消費者對車輛輔助駕駛能力產生錯誤認知,引發多起事故。會議建議統一使用“組合輔助駕駛”的表述,規范宣傳用語,避免誤導消費者。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眾號“交通言究社”發表的相關文章也提到,近期因駕駛人錯誤使用輔助駕駛導致的交通事故,并揭示其原因——部分駕駛人對輔助駕駛的認知不到位,誤以為“輔助駕駛=自動駕駛”。
文章指出,部分駕駛人開啟輔助駕駛功能后做出玩手機、睡覺、聊天、吃東西等危險行為,不僅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也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二十八條,若車企通過廣告或宣傳材料虛構、夸大輔助駕駛功能(如將L2級輔助駕駛描述為“自動駕駛”),誤導消費者購買,市場監管部門可對虛假宣傳行為處以廣告費用5-10倍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若虛假宣傳造成嚴重后果(如引發交通事故致人傷亡),可能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可對責任人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目前消費者對于輔助駕駛的熱情很高,存在很強的僥幸心理,事故風險也越來越大。“車企在宣傳智能駕駛輔助功能時,必須規范宣傳行為,明確說明系統能力與邊界,避免誤導消費者。駕駛人也需增強安全意識,正確理解和使用輔助駕駛功能,避免因錯誤操作引發事故。”
動力電池新規史上最嚴
78%的企業已有相應技術儲備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接收與分析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報告550余例,開展事故深度調查1300余例。今年以來,國內已發生多起新能源汽車起火爆炸事件,動力電池安全問題亟待解決。
日前,工信部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5)(下稱“動力電池新國標”)批準發布,被譽為“史上最嚴”。
動力電池新國標主要修訂了熱擴散測試的技術要求,由“著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修訂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報警),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進一步明確了待測電池溫度要求、上下電狀態、觀察時間、整車測試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