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能源汽車行業從“電動化”邁入“智能化”深水區,用戶需求的核心已從續航里程轉向“安全冗余”與“場景化智能”。嵐圖此次發布的全球首個L3級智能架構“天元智架”,以“青云平臺”和“鯤鵬系統”兩大技術集群為核心,將安全與智能深度融合,不僅填補了國內高階智駕的技術空白,更以軸向磁通電機、全主動懸架等硬核技術,重新定義了智能汽車的“安全基線”。這場發布會,不僅是嵐圖的技術秀場,更是一場關于“如何讓科技真正服務于人”的深刻思考。
1、底層架構革命
嵐圖的“青云L3級智能安全行駛平臺”,是“天元智架”的技術基石。其核心邏輯在于:用極致的硬件性能與冗余設計,為高階智駕提供“零妥協”的安全保障。
軸向磁通電機打破海外壟斷的“中國芯”。嵐圖自主研發的軸向磁通電機,單電機峰值扭矩達680N·m,全球領先。其重量輕、體積小的特性,不僅提升了車輛動力效率,更通過分布式四電機驅動,實現了60%坡度攀爬、半坡起步甚至原地掉頭等極限能力,徹底打破傳統車型的地形邊界。這一技術突破,標志著中國在高端電機領域首次實現“技術反超”。
線控底盤+全主動懸架毫秒級的“全域控制”。線控轉向、線控制動與后輪轉向技術的結合,讓車輛操控精度達到毫秒級響應。±10°后輪轉向角度與蟹行模式的加入,使全尺寸SUV也能在城市窄巷中靈活穿梭。而全主動懸架系統,則通過實時感知路況與車身姿態,動態調節支撐力,將顛簸與側傾消弭于無形。這種“硬件冗余+算法協同”的設計,為L3級智駕提供了物理層級的絕對可靠性。
2、突破安全帶寬的天花板?
如果說青云平臺是“身體”,那么“鯤鵬L3級智能安全駕駛系統”則是“大腦”。嵐圖通過三大核心模塊(瞰視網絡、九算大模型、萬象平臺),構建了一套“可進化”的智駕生態。
感知與算力的“雙王炸”。超700線激光雷達與雙旗艦芯片(超1000TOPS算力),讓系統可在100米外識別15cm微小障礙物,并在160km/h時速下實現AEB緊急剎停。這種“超視距”能力,遠超當前行業主流水平。
數據驅動的“場景化智能”。鯤鵬系統通過云端高保真場景訓練與用戶駕駛數據的實時反饋,不斷優化決策模型。例如,面對中國特色的“加塞”與“鬼探頭”,系統能更精準預判風險,而非機械遵循固定算法。這種“越用越懂你”的進化能力,正是L3級智駕從“功能可用”邁向“體驗可信”的關鍵。
3、從“泰山”到FREE
技術終需回歸產品。嵐圖此次同步官宣的兩款新車,展現了其“技術量產化”的硬核實力。
作為天元智架的首發車型,“泰山”定位“時代科技旗艦”,搭載青云平臺與鯤鵬系統的完整技術棧。其全主動懸架、后輪轉向與分布式四電機,讓這款車長超5.2米的巨無霸,兼具靈活性與穩定性。而超強感知系統與頂級算力的結合,則使其有望成為首款真正實現“城市NOA”全場景覆蓋的國產車型。
4、行業啟示
在新能源賽道陷入“參數內卷”與“價格血戰”的當下,嵐圖的“天元智架”提供了一種破局思路:
回歸安全本質,建立差異化壁壘。當行業跟風“自動駕駛”時,嵐圖選擇將L3級智駕與機械素質深度綁定。這種“安全即豪華”的理念,既能規避激進技術路線的法律風險,又能在高端市場樹立獨特認知。
自研硬核技術,掌握定價權。軸向磁通電機的國產化突破,讓嵐圖擺脫了對海外供應商的依賴。這種底層技術的自主權,不僅是成本控制的利器,更是品牌溢價的核心支撐。
寫在最后
從軸向磁通電機的國產破冰,到L3級智駕的場景化落地,嵐圖的“天元智架”不僅是一次技術突破,更是一場關于“如何造一輛負責任的車”的價值觀宣言。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從“野蠻生長”轉向“理性成熟”的拐點上,嵐圖用硬核技術證明:真正的智能化,不是參數的狂歡,而是讓每一次出行都擁有“被托底”的底氣。或許,當更多車企開始效仿這種“安全至上”的邏輯時,中國新能源汽車才能真正走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