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鵬汽車在香港啟德郵輪碼頭舉辦了“全球熱愛之夜”發布會。期間小鵬團隊除發布了自己的新款MPV產品外,其還對外界透露了企業未來的發展大方向、各大業務節奏。
全球化成小鵬發力核心
在全球化發展成為各界品牌主流選擇的今天,海外市場在小鵬團隊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提升。
正如小鵬汽車聯席總裁顧宏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言:“小鵬今年將進入60個國家,較去年的30多個國家實現數量翻倍,我們現階段核心4大區域是歐洲、東南亞、中東和拉美,其中10-12個國家作為主要市場投入更多的資源傾斜,包括產品本地化。”
倘若上述設想能得以順利推進,那么何小鵬本人“未來十年內,小鵬一半的銷量將來自于海外市場”的企業路線規劃也將隨之落地。
在相關報道中,何小鵬曾表示小鵬汽車將把“中高端品牌”視作自身出海的底色。為此,小鵬將放棄傳統的“商品進出口單一經營模型”,并選擇在海外市場優先建立配套的本土OTA、維修、充電等服務支持。
據悉,小鵬已經在德國、法國旗下地區采用了“代理經營模式”,并為自有的銷售公司下放了“管理其他地區經銷商網絡”的經營權限。至于東南亞市場,小鵬則正準備在印尼開設工廠,釋放其品牌在海外地區的生產潛力。
從線路反饋上看。
小鵬所選擇的出海方式雖然相對緩慢,但充足的前期準備卻可以夯實各國消費者的產品信心,從而幫助小鵬更快地在當地市場建立“中高端產品”的品牌形象,使它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和產品依賴,在復雜的市場生態中獲得更利于長線發展的營商優勢。
小鵬推出多端通用芯片
在相關報道中,當談及汽車行業未來的競爭趨勢、技術競賽時,何小鵬曾表示“在國內過去20多年里面,很多行業只有少數一兩家或多數約15家企業活得非常好。且越是跟軟件服務、AI技術強相關的領域,競爭越激烈,因為軟件很容易平臺化,但是硬件還比較困難。”
而這也就意味著,在何小鵬看來,企業未來的競爭之本便是“AI生態的軟硬件結合”。只要能率先搭建出自己的生態體系,那么小鵬在未來也將擁有“一戰定乾坤”的底氣與魄力。
為實現這個目標。
小鵬團隊曾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為大模型定制的“小鵬圖靈AI芯片”上。公開信息顯示,圖靈AI芯片采用了DSA集成神經網絡特定領域架構、2xNPU自研神經網絡處理大腦等設計。另得益于技術團隊的深度定制,圖靈芯片可在AI汽車、AI機器人、飛行汽車上安裝使用,用以實現團隊“多端通用芯片”的技術設想。
據悉,該芯片將在2025年的第二季度于中國內地量產上車。且小鵬此前預熱許久“L3級智能駕駛車型”也將在2025年底量產落地。
既然多端通用芯片的技術底座已經成熟,那么與之配套的產品生態也勢必會得以發展。
除上文提到的AI汽車量產計劃外,小鵬旗下的飛行汽車量產工廠也已在建設當中,產品飛行體型號合格證預計在2025年年底獲得,2026年則有望啟動對內地、海外用戶的產品交付計劃。
至于AI機器人。
小鵬團隊歷時五年打造的“IRON”已經在廣州工廠投入實訓,隨著人機交互、任務執行等技術的完善與推進,IRON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加入到工廠生產線、門店服務等場景中,直至成為小鵬公司新的技術名片與業務增長點。
小鵬或從四個方向迎戰未來
在3月18日,小鵬曾公布了自己的2024年財務數據。
財報內容顯示,2024年,小鵬交付新車數量同比增長34.2%,達19.01萬輛;公司全年收入同比增長33.2%,達408.7億元;全年毛利率按年上升12.8個百分點,達14.3%。
在產品生態建設層面。
截至2024年末,小鵬共有690家門店,服務覆蓋范圍涵226座城市;自營充電站網絡拓展至1920座充電站,內含928座小鵬S4及S5超快充站。
倘若以上述數據為觀察點,則可證明小鵬在2024年達成了規模化、體系化、成熟化等階段性的經營目標。
相關人士認為,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步入白熱化競爭的市場背景下,小鵬得以突圍、立身的關鍵便是建立了自己的雙輪驅動模型。即:以爆款車型為銷售抓手,輔以技術降本、全球化布局去賦能營收曲線。最終一步步達成了收入、交付數量雙重上漲的經營成績。
而隨著飛行汽車、AI機器人等新型產品的發展;小鵬智能汽車的技術迭代與海外市場滲透,小鵬也有望憑借以上經營思路為自己在全球市場中謀取更有利的位置。
除此以外,何小鵬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就企業未來的發力方向給出了答案,并將其大致分為了以下四個領域。
技術,未來每三年科技發展就或會出現巨大跳躍,若想不落于人后,就要專注技術發展。
綜合體系,對企業而言,綜合體系(組織流程工具)的優化是能打勝仗的基礎。
商業能力,企業必須弄清楚錢從哪來?錢花在哪里?為什么將來可以掙更多的錢?如何讓自身的市場定價權更強等問題。
全球化,“我們期待下個10年小鵬一半以上的汽車銷量來自于中國以外,實際上就意味著收入甚至不止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