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音在MWC 2025上推出概念機Tecno Spark Slim;三星推出神秘新機Galaxy S25 Edge,除超薄外觀外,各項配置仍在保密;專業人士猜測蘋果公司會推出iPhone 17 Air,要做蘋果歷史上最薄的iPhone。這堆輕薄新機的消息,一時間引爆行業,消費者和廠商們都似乎愛上了“輕薄”。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轉變,“薄”這一設計理念正重新回歸主流。在現在的手機市場中,輕薄是一個極具差異化的賣點,因此廠商們開始了行動。
·輕薄手機難點多多,手機廠商選擇暫時擱置
其實,輕薄手機是被廠商們短暫放棄過的路線。朋友們就會覺得很奇怪,怎么會呢?不是剛剛才說它要成為主旋律,三星、蘋果等國際大廠紛紛入局,都準備在這一方向大展宏圖嘛。之前輕薄手機又是為什么被放棄了呢?這要從消費者的心態說起,消費者一般都想要購買好用全能的手機,于是我們追求更強的性能、更好的拍照、更好的續航。但更強的性能需要更大的散熱面積,更好的拍照需要更復雜的攝像頭模組,更好的續航需要更大的電池。
回顧手機輕薄化進程,2014年是關鍵節點。那年蘋果推出6.9mm厚的iPhone 6,至今未有iPhone能超越。同年10月OPPO R5發布,厚度4.85mm;12月vivo X5 Max發布,厚度僅4.75mm,成為史上最輕薄手機。
輕薄手機雖在便攜性上表現出色,但在使用體驗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因內部空間有限,輕薄手機難以容納大面積散熱,高負載運行時易過熱,影響性能穩定性。電池容量也受限于輕薄機身,續航能力欠佳。影像系統更是難以兼顧輕薄與影像表現,拍照效果大打折扣。這些不足使其難以滿足消費者對全能手機的期待,輕薄手機的體驗一度跌落谷底。
此外,輕薄手機的制造面臨諸多難題。因機身內部空間極為有限,零件需高度輕薄化、小型化,大幅提高了制造精度要求。需要定制輕薄的零件,如超薄屏幕、特殊電池等,研發與與生產成本高昂,導致手機價格居高不下。如此吃力不討好的產品,手機廠商們自然是沒有動力再開發下去,因此輕薄手機才逐漸淡出主流市場。
·人人愛旗艦,但全能旗艦太過厚重
大家原本對輕薄手機不太感興趣,怎么又把眼光轉向輕薄手機了呢?我們先來看看如今的手機是變得多重了,拿剛發布的小米15 Ultra舉例,其白色版本的重量為226g,厚度為9.35mm,裝上手機殼和保護膜后則幾乎來到了半斤。不只小米如此,大部分高端旗艦都是標準的“半斤機”,對于手小和追求輕便的用戶來說,實在是承擔不了這“重負”了。
大多數消費者和廠商們都選擇通過增加更多硬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