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成都市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專家會議匯聚全國院士專家與行業領袖,共同探討AI技術與未來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創新路徑。同日下午舉辦的“AI+文創”對接活動上,通過真實應用場景展現了技術驅動下的教育變革與實踐。
在數字化浪潮推動下,AI正在重構傳統教育生態。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教育行業部總經理王驍指出,借助云端資源共享平臺,優質教育資源正突破地域限制向中西部延伸。“通過全息艙設備和虛擬實驗系統,山區學生能夠直觀操作分子模型觀察化學反應,這標志著教育公平進入智能時代新階段。”王驍向記者表示,多個跨區域教學案例顯示,智能教育平臺已使多個縣域學校的教學質量獲得顯著提升。
王驍介紹該公司所研制的智能教育平臺
數學教育領域的智能化轉型尤為引人注目。景中動態數學研究院最新研發的第三代網絡畫板,通過三維可視化技術將抽象定理轉化為可交互模型。學生不僅能動態觀察函數圖像演變,還能通過系統自動生成的數百種解題方案拓展思維邊界。“我們在學生學習幾何定理的過程中引入AI工具,讓學生體驗幾何定理的動態證明過程,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題海戰術學習模式。”景中動態數學研究院院長楊承云強調,“當學生開始用AI工具創造立體幾何模型時,數學學習變成了學生探索空間奧秘的創造性活動。”
楊承云現場介紹AI技術在未來課堂中的應用
教育形態的創新突破體現在教學模式的根本轉變。“東莞外國語學校的實踐表明,基于AI工具的個性化學習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據楊承云介紹,由該校七年級學生組成的項目組通過網絡畫板自主創作了三維幾何作品,顯著提升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科研素養。“新高考改革強調創新能力,傳統的機械刷題模式已無法適應需求,而AI輔助教學正在從知識傳遞轉向能力培養,為新時代人才培養提供了全新范式。”楊承云說。
會議期間,西華大學、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景中動態數學研究院、成都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協會、成都新經濟企業俱樂部聯合發起了“AI教育慈善助力,普惠資源賦能支教”倡導,旨在通過技術賦能促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推動AI技術與教育普惠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