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聲一片,掛牌量比成交量還多。
最近二手房市場又熱鬧起來了,尤其是上海,3月的成交數據看起來相當不錯,不少房東一下子"硬氣"起來,不輕易降價,也不接受大幅砍價。其實這種現象在每年的"小陽春"都會出現,就像半個月前的杭州,房東們甚至開始琢磨著漲價。
不過可別被這些表面現象給迷惑了,這并不意味著市場真的就火爆起來了。就說2023年,當時口罩政策優化后,需求一下子集中釋放,成交量猛增,口號喊得一個比一個響。房價三年下跌一周漲回,還有不少小區搞起"抱團漲價",結果大多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為什么?因為二手房市場本質上還是以價換量,基礎不扎實,光靠喊口號是沒用的。先來看看上海最新的數據,3月二手房成交了2.93萬套,環比大漲75.4%,同比漲了44.8%,不僅超過了去年12月的高點,更是2022年以來最火的3月。
單看這些數字確實挺亮眼的,小陽春"的名頭,"小陽春"的名頭,也挺響亮。但關鍵問題來了,掛牌量沒降,成交的房子和新掛出來的房子數量差不多,這就像是在原地跑步,一邊有人急著賣,一邊又不斷有新房源涌進來。
過去要是成交量這么高,市場早就熱起來了,可現在為啥沒啥動靜?就是因為掛牌量太大了,就像一艘貨輪裝了太多貨物,哪怕發動機馬力全開也只能勉強維持前進,想提速可太難了。這說明了什么?如果你手里的房子品質一般,千萬別跟著瞎湊熱鬧,現在市場還是買方說了算。
4月份不少城市的銷量已經開始回落了,要是你手里有老破小或者遠郊房,趁著3月的成交熱趕緊出手才是明智之舉。那些高品質的房子當然不愁賣,房東可以慢慢挑買家,但普通房源就得把賣出去放在第一位,房地產市場還沒真正止跌企穩。再看看剛公布的3月經濟數據,其實里面藏著更深層的信號。
·先說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環比跌了0.4%,同比跌了0.1%,這是近幾個月少見的"雙降"情況。雖說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漲了0.5%,說明大家在衣服、日用品這些非必需消費上花錢多了,但整體消費價格在降,這也反映出老百姓花錢還是挺謹慎的,信心還沒完全恢復。
再看PPI,同比跌了2.5%,環比跌了0.4%,而且連續兩三年都在負區間"徘徊",企業生產的產品賣不上價,自然沒信心擴張,甚至可能裁員降薪。這兩組數據說白了就是居民端不敢大手大腳花錢,企業端不敢投資生產,經濟增長還頂著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市場能獨善其身嗎?很難,經濟基本面沒明顯好轉,對樓市的支撐就弱,想讓房價真正"穩下來"還得靠更多政策發力。普通購房者該怎么做?記住兩個核心邏輯,別被"小陽春"的表象迷惑了。
·成交量漲只是短期供需釋放,掛牌量居高不下,說明市場依然供大于求,尤其是非核心地段品質一般的房子。房東別盼著"漲價翻盤",抓住每次成交熱潮盡快變現比耗著更劃算。
看懂經濟與樓市的關系,CPI、PPI低迷意味著刺激消費,投資的政策會越來越多,樓市可能迎來更多支持政策,但政策落地需要時間,短期內市場還是"買方市場",購房者有足夠的挑選空間,砍價底氣可以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