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調整期,一線城市核心資產,更是開發商業績的壓艙石。
不論從上市房企年報來看,還是就一季度典型房企的業績分布而言,高能級城市對于開發商的重要性不斷增加。
2025年,重倉北上廣深,押注“避風港”的優質項目,這個投資策略已成為頭部代表企業的共同抉擇。
戰略轉向:高能級城市成房企“避風港”
“黑鐵時代”背景下,房企轉型的邏輯愈發清晰,強聚焦高能級城市,已被抬升至戰略的高度。
根據『波哥聊樓市』初步整理,上市房企披露的年報中,包括中海、綠城、招商、越秀、金茂等在內的一眾開發商,都提及重點布局高能級城市。
譬如中海,其2024年的權益購地金額為696.3億元,其中在四個一線城市的權益購地金額占比,就達到73.5%。
綠城也明確表示,為有效保證未來抗風險能力,公司進一步向市場安全區域集中。2024年,綠城在一二線城市新增的貨值占比92%,僅北上杭貨值占比就達51%。
越秀年報稱,2024年新購入的24幅土地,全部位于一線和二線城市。截至12月31日,越秀總土地儲備約為1971萬㎡,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的土地儲備占比合計42.5%。
來到2025年一季度,北上廣深等核心城市,更是房企銷售業績爭奪的主戰場。
1-3月份的房企銷售業績城市榜單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金額Top20房企中,華潤置地、中海地產、招商蛇口、萬科均有上榜。
其中,華潤在4大一線城市的總銷售金額達到227.24億元,占其全國總業績的比重為44.38%;中海來自一線城市的業績貢獻占比,也有41.85%。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個月招商蛇口在一線城市新增的業績,占其一季度總銷售金額的60.31%。期內,僅上海一城,就給招商貢獻了近百億的銷售金額。
可以看出,押注一線城市的核心資產,正為頭部優質房企貢獻相當可觀的現金流。
相對于低能級城市的需求疲軟,高能級城市憑借人口流入、產業集聚等優勢,“避風港”作用進一步凸顯,這是房企爭相涌入的主要原因。
房企拿地集中度走高 核心城市宅地趨熱
今年1-3月份,房企在投資布局方面,重心也傾向于往高能級城市傾斜。
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月,房企拿地金額排名的前三位,分別為中海地產(273億元)、華潤置地(244億元)、綠城中國(241億元)。
從城市布局來看,中海的拿地主要聚焦于北京、杭州,這兩城買地的金額合計超過200億元,占比總拿地金額的75.46%。
華潤置地一季度的投資,集中于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其在這些城市新增的購地金額合為197億元,占一季度總拿地金額的比重超80%。
綠城中國的拿地,偏好長三角的杭州、上海和蘇州,今年前三月份在這幾城拍地的金額為200億元,占新增投資總額的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