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綠意灑滿校園。輪滑少年“風一般”掠過圖書館拐角,小不點兒抱著繪本穿過樹林,機器人小白老師站在科技長廊給孩子們講數學題,跨學科沉浸式人工智能教室里,星幕蒼穹全息影像震撼開啟,神秘的空間等待孩子們進一步探索……
上海市西外外國語學校,這所G60科創走廊和松江大學城之間的基礎教育名校,更像是一個大型學習型社區,發覺孩子們無限的成長可能。
西外的大課堂處處體現“國家課程筑基,國際課程賦能”的中西融合體系,“一套課程、雙軌出口”的設計,為孩子們提供國內中考、高考和海外升學雙通道。
學校全市招生,近年來幼升小連續搖號,小升初校內學生愿意連續就讀的100%直升。初中畢業生一批批升入上海市、區實驗性示范性中學、本校國內高中和國際高中等。高中畢業生中,既有勇闖清北復交的本土學霸,也有手握牛津、斯坦福、康奈爾offer的立足本土、聯接世界的優秀人才。
好學校,究竟如何定義?
“什么樣的學校是好學校?”
“為什么替孩子選擇這所學校?”
創校總校長林敏博士,這位復旦本科、利茲大學博士、海外大學終身教授背景的教育者,最近從歐洲訪學歸來,他游走于中西學術界,篤信“真正的競爭力,源于文化根脈與全球視野的共生”,從建校伊始便堅持“教育的底色比表象更重要”。
“好學校,就是每個孩子真正被當成獨立個體來看待,尊重他個人的內在發展,同時保持住他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泯滅個性。”
“好的學校要與時俱進,會有新的東西出現,但又要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保持優良的傳統。”
“要教給學生思辨能力,有好的讀書氛圍。”
正巧,家長們的這些需求,與西外的辦學理念不謀而合。
西外的校園,處處可見書籃,孩子們可以隨手取出圖書,在校園里沉浸式閱讀
“孩子不是家長的套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個性、優勢和劣勢??匆凰鶎W校好不好,就要看它能不能尊重每個孩子,包容他,激發他的最大潛能。學校就像一個小社會,每個孩子在其中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