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嘗偏離正道,可說是幸運之至。”回望自己的事業(yè)人生,享譽世界的數(shù)學大家丘成桐先生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
3月28日,由國家圖書館和中信出版集團聯(lián)合主辦的“如何重塑孩子的學習力——丘成桐《我的教育觀》新書分享會”在國家圖書館學津堂舉辦。76歲的丘成桐獨自坐在沙發(fā)上,深情追憶從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和恩師所予的重要影響,開始了自己的主題演講。
兒時的丘成桐與父親。
丘成桐與老師陳省身(左)合影。
對丘成桐一生影響最大的是他的父親丘鎮(zhèn)英。“父親不懂數(shù)學,但他給了我很好的人生觀,讓我覺得過有意義的人生很重要。這啟發(fā)、激勵了我不追求財源滾滾的人生,而是追求學問深厚的人生。”
丘成桐眼中的父親志懷高遠、心胸遼闊,從這位哲學家所撰對聯(lián)中的一句便可窺見一斑:“崇高惟博愛,本天地立心,無問東西。”丘鎮(zhèn)英早年著作《西洋哲學史》里所引《文心雕龍·諸子篇》中的一句話,讓少年丘成桐讀了也頗為心動:“志共道申,標心于萬古之上,而送懷于千載之下。”
后來,丘成桐讀到司馬遷的歷史著作時又生感悟:“究天人之際”正可以用來描述一個讀書人應有的志向。這也使得他即便因父親過早離世、家境貧寒而陷入人生低谷時,仍然矢志不渝,下決心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學者,建功立業(yè)。1982年,時年33歲的丘成桐因在微分幾何中系統(tǒng)地發(fā)展了偏微分方程的方法,解決了卡拉比猜想而獲得國際數(shù)學最高獎——菲爾茲獎,成為這一著名獎項的首位華人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