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宣布造車以來,小米汽車首款車型SU7終于在2023年底揭開面紗。這款定位"科技生態新物種"的純電轎跑,憑借雷軍"十倍投入"的承諾,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和生態聯動方面展現獨特優勢。我們結合全網實測數據與行業觀察,解析這款跨界之作的真實表現。
性能參數:對標豪華品牌的性價比之選
SU7提供單電機后驅(299馬力)和雙電機四驅(673馬力)兩種版本,實測四驅版零百加速2.78秒,CLTC續航里程最高810km。底盤采用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結構,汽車之家實測麋鹿測試成績83km/h,展現出德系團隊的調校功力。售價21.59萬-29.99萬元的定價策略,在30萬級市場形成錯位競爭。
智能生態:MIUI for Car重構交互邏輯
SU7搭載16.1英寸3K中控屏+56英寸HUD的組合,首創"人車家全生態"操作系統。實測顯示,車載小愛同學接入小米HyperMind大模型后,支持連續對話和多設備協同控制,用戶可通過語音指令聯動家庭智能設備。但車機應用生態尚處完善階段,部分第三方APP適配度待提升。
自動駕駛:無圖方案能否后來居上?
全系標配Orin-X芯片和激光雷達,小米Pilot Max系統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實現領航輔助駕駛。懂車帝實測顯示,SU7在復雜路口通過率87%,但變道策略偏保守。雷軍在發布會上承諾2024年開通100城NOA,其自主研發的端到端感知決策模型能否兌現承諾,仍需時間驗證。
市場挑戰:產能與品牌認知的雙重考驗
盡管預售24小時訂單突破8.8萬輛,但供應鏈消息稱SU7月產能尚不足萬輛。行業分析師指出,小米需要平衡"發燒友"與主流用戶的需求差異,其粉絲經濟能否轉化為持續購買力,將成為跨界造車成敗的關鍵。
作為小米"人車家全生態"的戰略支點,SU7展現了科技企業造車的獨特視角。在智能體驗與機械素質的平衡中,這款產品既帶來了車機互聯的革命性體驗,也暴露出新勢力在傳統造車領域的成長陣痛。隨著2024年交付大幕拉開,小米汽車的真正考驗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