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聯想控股發布了2024年財報。
根據財報,2024年聯想控股的總營收為5128.06億元,同比增長17.61%;凈利潤為76.83億元,同比大增1119.52%;歸母凈利潤為1.33億元,較2023年的-38.74億元實現了扭虧。
聯想控股將歸母凈利潤扭虧為盈的原因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產業運營板塊中聯想集團的業績同比大幅增長;二是市場環境回暖,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的投資業務虧損同比減少。
單從主要業績指標來看,聯想控股確實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然而在亮眼的數據背后,實則暗藏著諸多問題與挑戰。
2024年聯想控股的凈利潤同比大增1119.52%至76.83億元,表現超越市場預期,然而凈利潤率卻只有1.5%,歸母凈利潤率更是低至0.03%,這意味著其盈利能力處于較低水平。雖然低凈利潤率是硬件主導型企業的共性難題,但相較于2.09%的行業平均凈利潤率,聯想控股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縱向對比來看,雖然聯想控股2024年的凈利潤率較2023年的0.14%有顯著提升,但這一改善僅使其堪堪超越了2021年(1.17%)的水平,與2018年(1.45%)不相上下;橫向對比來看,同為硬件主導型企業,小米的硬件收入占比超過80%,且盈利高度依賴硬件出貨量,但其2024年凈利潤率卻高達7.43%,其中高毛利率的軟件收入對凈利潤率的提升起到了推動作用,對比之下,反映出聯想控股的業務結構仍需持續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聯想控股凈利潤改善的一大原因在于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的虧損減少,而非內生性增長。換言之,其凈利潤改善依賴于“節流”而非“開源”。
根據財報,2024年聯想控股的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收入為46.45億元,同比上升4.83%;凈虧損為22.16億元,相較于2023年的55.74億元大幅收窄。
不過,投資業務的收益往往受市場環境、投資項目表現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具有較高的波動性。在市場環境不佳或投資項目出現問題時,投資業務隨時可能遭遇更大的危機,難以持續為整體業績表現提供穩定支撐。
除了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的虧損減少外,政府補助同樣起到了關鍵作用。根據財報,2024年聯想控股共獲得政府補助高達7.51億元,占凈利潤的比例為9.77%。
歸母凈利潤也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之一。2024年聯想控股的歸母凈利潤成功扭虧,達到了1.33億元。不過,在2024年上半年,其歸母凈利潤為2.86億元,這意味著聯想控股在2024年下半年的歸母凈利潤為-1.53億元。此外,2024年上半年的歸母凈利潤還同比下降57.2%,暴露出了聯想控股正面臨著“增收不增利”的難題。
不容忽視的還有持續下滑的毛利率。2024年聯想控股的毛利率由2023年的19.5%進一步收縮至17.3%,反映出各項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等對利潤空間造成了不小的擠壓。
整體而言,2024年聯想控股的業績表現呈現出規模大、質量低、利潤結構失衡等特征,若要提升盈利能力,聯想控股還需持續優化業務結構、提升研發投入以及改善負債結構。
二、挑戰重重
聯想控股面臨的不只是盈利能力不足,還有高度依賴單一附屬公司,以及附屬公司財務困境拖累整體業績等諸多挑戰。
首先是聯想控股高度依賴聯想集團。
按照收入構成劃分,聯想控股主要依賴產業運營板塊、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兩大板塊創收,其中產業運營板塊為其貢獻了絕大部分收入。
聯想控股的產業運營板塊可以細分為聯想集團、聯泓集團、佳沃集團和盧森堡國際銀行。財報顯示,2024年聯想集團的收入為4688.86億元,同比增長19.46%,占總營收的比例由2023年的90.02%上升至91.44%,在帶動聯想控股總營收增長的同時,導致其業務集中度也進一步加劇。
圖源:聯想控股財報
財報顯示,聯想集團擁有智能設備業務集團(IDG)、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ISG)和方案服務業務集團(SSG)三大業務,而由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及其他智能設備業務組成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是聯想集團的絕對支柱,貢獻收入占比約八成。這也就意味著,聯想控股高度依賴聯想集團的硬件業務。
調研機構Gartner公布的全球PC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聯想集團是全球第一大PC廠商,出貨量高達6249萬臺,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5.5%,對比2023年,出貨量同比增長4.5%。
聯想控股在財報中表示,聯想集團把握住混合式人工智能崛起機遇,在全球PC產業迎來新一輪換機周期的市場機遇下,全新的智能設備品類AI PC正加速落地并超出市場預期。
不過,高度依賴聯想集團對于聯想控股而言存在巨大的風險,2022財年至2024財年,聯想集團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收入由623.10億美元一路下滑至445.99億美元,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同時,換機周期難以為PC出貨量提供長期且穩定的支撐,一旦換機周期結束,意味著聯想集團以及聯想控股再想要實現業績的大幅增長將困難重重。
其次是佳沃集團等附屬公司陷入財務困境。
佳沃集團主要從事現代農業和食品領域的相關業務。根據財報,2024年佳沃集團的收入為271.99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僅為5.30%,然而歸母凈利潤卻高達-6.48億元,并且較2023年存在擴大趨勢,嚴重拖累了聯想控股的業績。
圖源:聯想控股財報
值得注意的是,佳沃集團子公司佳沃食品的業績已經連續虧損六年,其歸母凈利潤在2019年虧損超過1億元,2022年和2023年均虧損超過11億元,盡管2024年有所好轉,但依然虧損近10億元。2019年至2024年期間,佳沃食品的扣非歸母凈利潤均為負數。由于資不抵債,佳沃食品已經瀕臨退市。
為了保住佳沃集團的上市地位,聯想控股不得不持續輸血維持其正常運營,但這就像一個無底洞,不斷侵蝕聯想控股的利潤空間。財報顯示,2024年聯想集團為聯想控股貢獻了39.63億元的歸母凈利潤,然而經過佳沃集團、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的層層剝削之后,聯想控股的歸母凈利潤僅剩1.33億元。
其他附屬公司也不是省油的燈,比如從事新材料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的聯泓集團,雖然沒有虧損,但其2024年的歸母凈利潤僅為7000萬元,較2023年大幅下滑69.30%。此外,盧森堡國際銀行的歸母凈利潤也出現了下滑跡象,如果按照這一跌勢,未來聯泓集團和盧森堡國際銀行難免會拖累聯想控股的業績。
三、AI PC難救場
聯想控股在財報中表示,最新人工智能驅動創新產品系列將重新定義包括AI PC在內的新一代設備,依托前沿AI技術深度賦能硬件架構與軟件生態,以性能躍升支撐高端產品,實現可持續的盈利能力提升,聯想集團將在AI PC領域持續強化全球領導地位。
事實上,自2017年提出“All In AI”以來,聯想集團在AI PC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2023年8月,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宣布追加70億元以上的投資,用于在全球范圍內加速部署人工智能的技術和應用;2023年10月,聯想集團在Tech World上提出了“AI for All(讓人工智能惠及每一個人)”的理念,計劃將AI融入全部業務線,布局“從口袋到云端”的計算能力,同時首度展示了AI PC產品;2024年1月,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聯想集團攜40多款基于AI的全新設備與解決方案亮相,其中就包括10余款AI PC產品,如賦能創作過程的Yoga Pro 9i、全球第一臺可無縫切換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兩種模式的ThinkBook Plus Gen 5 Hybrid等;2025年1月,聯想集團推出全球首款卷軸屏AI PC ThinkBook Plus Gen 6,計劃2025年正式開售。同時,YOGA Pad Pro AI元啟版平板搭載本地AI算力,支持離線文檔處理與多設備協同。
盡管聯想集團頻頻加碼AI PC業務,但AI PC究竟能為其帶來多少回報,仍是一個未知數。
一方面,現階段AI PC的應用場景相對有限,主要集中在生成式AI創作、圖像視頻創作加速和多任務處理等方面,AI PC在功能差異性和用戶體驗上并沒有與PC拉開較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AI PC的芯片成本高昂,導致普及率難以提升,因此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AI PC替代PC的必要性不強。此外,想搶占AI PC賽道的不只有聯想集團,英特爾、微軟、蘋果、三星、戴爾、惠普、華碩均已開售AI PC產品或發布了相關產品計劃。由此可見,聯想控股試圖借助AI PC實現突圍面臨著不小的困難。
2024年,聯想控股雖然在主要業績指標上呈現出一定的增長和改善,但背后隱藏的問題和挑戰卻不容忽視,尤其是利潤結構失衡、低凈利潤率、毛利率下滑等仍需要得到根本性解決。未來只有強化核心業務競爭力,加速新興業務發展,提升多元化業務協同效應,聯想控股才有望實現真正的逆勢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