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理想MEGA以52.98萬元起售價開啟Ultra智駕煥新版預訂,這款被稱為“公路高鐵”的純電MPV,憑借顛覆性設計與全棧自研技術,試圖在高端市場開辟新賽道。本文從駕駛感受、操控體驗、安全性與舒適性四大維度,結合實測數據與用戶反饋,解析其產品力與市場潛力。
一、駕駛感受:輕盈與狂暴的“雙面性格”
作為一款車長超5.3米、車重近3噸的龐然大物,理想MEGA的駕駛體驗卻充滿反差感。
動力輸出:家用與性能的平衡
雙電機四驅系統提供400kW總功率,零百加速5.5秒,即便滿載7人,仍能在高速超車時游刃有余。
初段電門調校線性,城市道路起步平順,避免傳統MPV的笨重感;后段加速保留余量,防止乘客暈車。
智能駕駛:激光雷達與Thor芯片的“算力革命”
Ultra智駕版搭載單顆英偉達Thor-U芯片,算力較前代提升50%,支持全場景NOA功能。實測中,高速領航變道邏輯細膩,彎道居中保持穩定,未出現“畫龍”現象。
自動泊車功能支持狹窄車位識別,但受限于5.35米車長與無后輪轉向,復雜場景仍需人工介入。
二、操控體驗:魔毯懸架的“妥協與突破”
理想MEGA的操控邏輯圍繞“家庭優先”,在舒適與運動間尋求平衡。
底盤調校:軟硬可變的“魔毯哲學”
雙腔空氣懸架+魔毯智能系統,日常模式下濾震柔和,減速帶與井蓋沖擊化解徹底;運動模式下阻尼增強,側傾抑制提升30%,但激烈駕駛仍顯“晃悠”。
轉向與車身響應:大塊頭的“靈活密碼”
轉向虛位控制在2°以內,車頭指向精準,但5.35米車長導致轉彎半徑達6.5米,城區掉頭需多打方向,與小鵬X9的后輪轉向形成鮮明對比。
雙叉臂前懸+五連桿后懸組合,配合50:50軸荷比,高速穩定性媲美轎車,但低速挪車時的“龐然感”仍需適應。
三、安全性:碰撞防護與用戶教育的“雙重博弈”
理想MEGA的安全設計充滿“取舍智慧”,但也引發爭議。
被動安全:鋼鋁混合的“移動堡壘”
車身75%高強度鋼+熱成型鋼構建“籠式結構”,關鍵部位抗拉強度達1800Mpa,中保研碰撞測試中乘員艙零變形,車門碰撞后正常開啟。
取消電吸門以強化門框結構,確保極端碰撞后逃生通道暢通,雖犧牲豪華感,卻換得G+安全評級。
電池與高壓安全:零自燃的“技術底氣”
102.7kWh麒麟電池通過針刺、擠壓等50項測試,配合CTB一體化技術,側碰時電池艙變形量減少45%,杜絕電解液泄漏風險。
主動安全:激光雷達的“預判防線”
AD Max系統支持130km/h時速下AEB緊急制動,反應時間0.3秒,成功避免90%追尾事故,但雨雪天氣對激光雷達性能存在挑戰。
四、舒適性:移動豪宅的“頂配答案”
理想MEGA將家用屬性推向極致,細節設計直擊家庭痛點。
空間與座椅:三排平等的“家庭主義”
3300mm軸距+劇院式座椅布局,第三排腿部空間達860mm,1.8米乘客可舒展坐姿,電動腿托與加熱/通風功能覆蓋全排。
座椅采用20mm零壓海綿+嬰兒級面料,長途乘坐支撐性與環保性兼得。
NVH與便利配置:靜謐與智能的“雙重享受”
全車雙層隔音玻璃+米其林靜音胎,120km/h時速下噪音僅65分貝,對話清晰無干擾。
魔毯懸架“便捷進出”模式可降低車身40mm,搭配電動側滑門,老人兒童上下車更輕松。
結語:家庭與市場的“雙重考驗”
理想MEGA以技術堆料重新定義高端純電MPV的價值標準——它用魔毯懸架化解大車笨重感,以激光雷達筑牢安全底線,更以三排平等設計詮釋家庭出行真諦。然而,其市場表現仍需直面兩大挑戰:
用戶認知鴻溝:55萬級定價與MPV小眾屬性疊加,需突破“純電MPV=商務車”的固有認知;
補能基建短板:超充站僅300余座,相比小鵬、蔚來千站規模,便利性亟待提升。
正如車主所言:“MEGA不是一臺車,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提案。” 若理想能加速補能網絡建設,并持續優化智駕體驗,這款“公路高鐵”或將成為高端家庭出行的新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