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機司機李世風將最后一鏟斗石料裝入礦用車后,按下駕駛艙上面的協同作業終端,裝滿石料的純電動無人駕駛礦用車平穩駛出裝車區,另一輛純電動無人駕駛礦用車平穩駛入裝車區……這是山東宏河百利礦業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宏河百利)石料運輸的一個場景。
在“雙碳”目標驅動下,傳統礦山行業正加速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宏河百利率先引進純電無人駕駛礦車、融合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了山東首個“5G+純電動+無人駕駛”項目,逐步實現從“人控”到“智控”的跨越,重塑礦山生產模式,為非煤礦山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新標桿。
礦山數據實時可見
礦區運輸無人駕駛
4月1日,在宏河百利礦山采掘現場,20輛純電動無人駕駛礦用車有條不紊地在礦區運輸作業。幾公里外的智能云控中心內,調度平臺實時畫面上,數輛無人駕駛礦用車的運行狀態一覽無余,它們有的滿載礦石前往卸料區,有的在緩慢倒入破碎站內準備卸車,有的按照調度指令前往裝載區裝車,在這一過程中,礦區采場內幾乎看不到人的身影。
礦車在礦區“來去自如”的關鍵源于5G技術的“加持”。宏河百利安全總監褚慶偉介紹,通過引入先進無人駕駛科技,公司構建了無人駕駛運輸運營方案,部署礦區智能云控中心、通信及路側基礎設施和輔助設備協同作業系統,實現了對純電動無人駕駛礦用車的遠程監控和智能調度。在易控智駕的技術支持下,解決了挖掘機和礦車精準協同、復雜地形高精地圖精確導航等問題,保障了無人駕駛礦用車協同作業安全、穩定、高效運行。
“以前我們礦車司機每天在戶外手動駕駛,現在坐在智能云控中心就能完成任務,環境好了,勞動強度也降低了。”侯林波干了多年的礦車司機,突然放下方向盤“玩”起了鍵盤,轉崗成為一名遠程調度員,他感嘆數字化帶來的高效便捷。他介紹,智能云控中心主要承擔純電動無人駕駛礦用車的車輛狀態安全監控,生產任務調度、全局路徑規劃、數據統計分析等業務,電腦屏幕上車輛信息、行進路線、道路實時畫面等一目了然,通過在電腦上設定,便能實現無人駕駛礦用車行進路線的改變。
在中控臺旁邊,一個類似游戲模擬駕駛的設施更為搶眼,這是遠程遙控駕駛座艙,用于現場無人駕駛礦用車出現問題及時遠程接管,確保做到萬無一失。
“當無人駕駛礦用車遇到無法規避的風險時,系統會利用5G網絡低延遲、高帶寬的優勢及時將問題數據傳輸到云端服務器,技術人員便能通過遠程駕駛操控臺,幫助無人駕駛礦用車脫困。”智能云控中心管理人員孔令燦說。目前,這20輛純電動無人駕駛礦用車具備環境感知、融合定位、決策規劃和車輛控制等功能,在運輸環節,操作人員只需考慮設備管理即可,車輛配備有安全預警功能,可自我診斷,提前預防車輛異常情況。
智能引領綠色發展
良性循環實現雙贏
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為主導、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隨著“5G+純電動+無人駕駛”項目落地見效,為宏河百利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筑牢安全防線,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傳統的人工駕駛卡車相比,純電動無人駕駛礦用車在提高車輛運輸效率、節能減排、保障作業人員安全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且智能化、綠色化特點顯著。”褚慶偉說。通過建設智慧礦山,企業在提升礦山生產智能化水平的同時,安全管理、節能環保以及經濟效益也大幅提升。
褚慶偉算了一筆賬:公司當前有純電動無人駕駛礦用車20輛,原來20輛車兩班生產需要40名司機,現只需要8名司機(遠程管理),人員減少80%,每年可節約人力成本約384萬元。同時,在運輸里程一樣的情況下,純電車比燃油車每噸節約費用0.88元,按年產240萬噸礦石估算,每年可節約燃油費用約211.2萬元。綜合下來,每年可節省人工成本和燃油費用共計595.2 萬元。公司還積極探索電回饋技術,實現能量的再生利用,進一步提升了節能減排效果。
為持續推動礦山向綠色化、低碳化發展,宏河百利按照“邊開采邊治理”的綠色礦山發展思路,把運輸、破碎、篩分的環節作業點進行全部密閉,全程“無塵環?;?rdquo;生產,廠區裸露土地全部進行高標準綠化,累計栽植苗木27萬余株,面積近3.2萬平方米,實現了生產—治理—環保的良性循環發展。
近年來,嶧山鎮積極推動礦山企業綠色轉型,堅持“高標準建設、智能化發展、保護性開發”的工作思路,成功將宏河百利打造成礦區環境生態化、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數字化的大型綠色礦山標桿項目。下一步,嶧山鎮將圍繞礦山設備、高端環保、生態農業等主導產業,以鏈式思維培育壯大產業集群,著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構筑經濟發展新引擎,塑造高質量發展新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