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5G基礎設施建設進入成熟期,通信運營商已經持續放緩相關資本開支,轉向針對人工智能領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在此背景下,通信產業鏈廠商都在尋求新發展機會來迎接AI時代,并減緩對傳統通信業務帶來的影響。
3月28日,中興通訊舉辦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期間,如何應對AI時代發展浪潮、運營商業務的新增機會、全資子公司中興微電子的業務拓展情況、終端業務的成長空間等,都是現場備受關注的議題。
此外,記者在會上獲悉,李自學因年齡原因卸任中興通訊董事長,中興通訊總裁徐子陽代表管理層表達了對李自學的感謝。
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謝峻石指出,2025年以DeepSeek為代表的大模型產品出現,讓AI驅動ICT未來3-5年快速增長成為確定性事件。與此同時,中興通訊近兩年來已經在進行戰略轉型,在2023年開始提出連接+算力發展策略,將算力列入發展主航道,目前市場布局方面也初見成效。
2022年運營商業務占公司總收入的70%,到2024年比重已經低于60%;另外兩大業務中,消費者業務收入占比已經抬升到26%、政企業務抬升到15%。謝峻石指出,三大業務之間正進一步平衡,對公司穩健發展有好處,2025年有信心重新回到增長軌道上來。
運營商業務尋增量
運營商業務一直以來是中興通訊的核心業務,且維持著高毛利率表現。在2024財年,運營商網絡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03.27億元,同比下降15.02%,主要受國內整體投資環境影響;毛利率50.90%,同比上升1.79個百分點,主要由于無線產品毛利率提升。
如何應對5G+AI的新發展浪潮,是中興需要面對的下一個關鍵議題。
據分析,2024年,面對國內運營商5G投資下降超20%的挑戰,中興通訊挖潛增效、拓展新領域。國內運營商市場收入雖然下降13%,但部分抵消了投資下降的影響。
謝峻石指出,針對運營商業務,一方面將鞏固國內基本盤、跑贏大盤;另一方面積極布局智算、萬兆網絡接入管道等未來技術。
“今年DeepSeek帶來的最大變化是,過去市場主要面向AI訓練進行布局,但今年開始走向推理。我們在去年就提到過,AI推理的市場空間遠大于訓練,因此要抓住機遇。”他分析道,頭部互聯網廠商和運營商,都在加大對算力基礎設施的投資,抓住相應機遇,有望能成為算力市場的主流玩家,這也是公司今年收入增長的主要引擎和驅動力。
網絡業務方面,尤其海外市場有不少發展空間。
謝峻石舉例道,海外部分市場對無線網絡市場的現代化改造、光纖建設等都存在機會點。
根據機構預測,2025年國際運營商網絡投資將恢復增長,2025至2028年CAGR近5%。具體看,當前4G滲透率較低的地區,如南亞(62%)、非洲(38%)等,網絡現代化正持續改造;5G滲透率在中東(14%)、東南亞(12%),拉美(9%)和東歐(8%)逐步爬升,預計今明兩年土耳其、摩洛哥、秘魯、印尼、沙特等國家將會發放5G新牌或新頻譜。
光纖滲透率在東南亞(32%)、中東(23%)、東歐(45%)、拉美(35%)穩步提升,而南亞(11%)和非洲(2%)光纖化部署也在起步中。2025至2028年,數智化轉型帶來的服務器、數據中心等算力底座投資規模CAGR近10%,而低碳經濟轉型帶來的光伏和新能源市場規模CAGR將分別達到近10%和30%。
此外,AI在海外市場同樣存在機會。謝峻石指出,海外不少市場也在加大對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今年中興通訊將大力拓展海外大國政企和算力市場,期望推動公司后續成長性。
智算的四大機遇
三大運營商最新財報顯示,2025年算力投資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而互聯網頭部企業未來三年AI投資將超5000億元。
徐子陽指出,AI技術的演進以及深化應用,將推動智算中心建設和消費端業務增長,同時帶動網絡建設的增長,成為驅動未來3-5年ICT行業攀升的核心引擎,為中興通訊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整體來說,2025年,中興通訊將充分把握AI在通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行業應用、AI端側等四個維度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通過鞏固國內運營商基本盤,持續提升海外運營商市場占有率,深化“頭部互聯網+運營商”在算力產品的布局,推動AI端側在個人及家庭升級等系列經營舉措,加大AI領域研發和布局,有信心推動公司收入重回增長軌道。
謝峻石分析道,在AI技術變革驅動下,國內運營商業務正面臨四大變化。
首先是運營商持續加大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今年AI推理側的國產化異構計算服務器需求上行。中興通訊在2023-2024年開始與運營商聯合加大對IDC投入,今年仍會有增長空間,公司將在服務器及存儲、IDC、能源配套等領域全面拓展。
據介紹,中興通訊數據中心交付能力持續強化,2024年收入增長193%,2025年預計再增40%。
其次是隨著AI賦能各行各業,由5G+AI技術結合讓技術普惠化帶來的新業務增量空間,今年一體機火熱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此外是端側AI重構終端生態。謝峻石舉例道,公司AI泛終端產品矩陣覆蓋家庭、商企等場景,2025年需求總量預計達2億只,同比增長3%。其中FTTR(全屋光纖組網)增長60%,達4100萬套,智慧中屏規劃需求增長逾60%,達400萬只;云電腦產品深度綁定運營商,2025年需求預增140%,達400萬只。
“同時中興通訊還在與運營商聯合,關注AI銀發手機、千元AI智能機定制等市場,也是運營商業務的增量。”他續稱。
最后AI發展驅動網絡全面智能化,將重構無線網、核心網、承載網等。例如無線側引入智能單板提升用戶體驗,核心網部署通信大模型實現高階自智,傳送網構建AI賦能的數智化光網體系,由此引發新的網絡投資。
謝峻石進一步指出,2025年中興通訊將繼續布局兩個接入升級、兩個管道升級。
具體來說,接入升級,是圍繞5G-A領域,抓住低空經濟、智能制造等政策機遇,協同運營商推進通感基站、空天一體網絡等關鍵技術規模部署,預計2025年國內運營商5G-A投資同比增幅將超150%;同時,依托50G PON技術優勢,聯合運營商積極推進試點,探索萬兆場景商業化,確保有線接入市場的可持續增長。
兩個管道升級,即在傳輸市場,基于在運營商市場的400G OTN產品成熟商用經驗和市場布局,錨定重點市場尋求空白市場突破,通過優化市場格局,提升市場份額,同時積極探索800G/1.6T OTN領域;在數通市場,推進交換機和高端路由器大規模部署,推出端到端國產的星云智算網絡解決方案,并戰略布局智算網絡芯片(GSE)。
技術底氣
對于如何做好智算業務,徐子陽分析道,中興通訊成立40年,在網絡業務方面有傳統和新興優勢。
傳統優勢方面,其一來自于處理復雜系統的能力。“運營商網絡業務通常要面臨龐大、復雜的組織,越是面對復雜的系統,中興的競爭力越強。”他舉例道,通算行業至今已經經歷了接近40年發展,到目前已經清晰解耦,但智算行業還處在“原點時刻”,面臨諸多潛在方向,覆蓋軟件、硬件、系統、調優等。“現在網絡已經可以順利解耦,但AI的核心思想和算法還沒有完全穩定,整個系統非常復雜,但解決復雜系統的能力是中興通訊的強項。”
其二來自于軟硬件能力優化。徐子陽表示,例如5G設備中,充斥著大量不同流派的芯片,中興能通過優化,做到能效更高、吞吐量更大、成本更低。
“隨著智算向后發展10-20年,解耦會更加清楚,但還是需要軟硬件深度優化耦合的產品。中興可以發揮在芯片、硬件、整機、系統軟件平臺、應用、端到端服務等多方面能力來應對。”他總結道。
新的優勢是伴隨IT與CT持續融合過程中所積累。
徐子陽介紹道,過去CT的研發特點在于“穩字當頭”,但IT研發則求快,傳統研發模式無法已經滿足。中興此前將研發模式從瀑布式研發轉變為敏捷研發,從2018年開始,進一步演進成樂高積木式組裝研發。此外是用秉承IT行業開放合作的共生風格,從設計源頭開始共同定義下一代芯片能力,與合作伙伴打造生態鏈的競爭力。
徐子陽舉例道,在芯片領域,中興通訊主要與國內和國際主流芯片廠商合作,“因為他們的芯片已經足夠用,中興的強項是把芯片用好、短板補齊。”他指出,公司強項在于網絡側的交換芯片,單顆芯片無法計算,需要通過網絡組合成龐大的集群型交換系統,借助中興通訊自研的網絡側芯片,與合作伙伴開放的算力芯片進行能力結合,達到更好性能。
截至目前,在產品方面,中興有競爭力的產品包括:400G智算網卡、大容量無損交換芯片等。
同時,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公司將通過多重策略提升服務器毛利率:一是快速提升服務器收入規模,發揮規模效應,優化設備成本;二是在供應鏈管理上,采取資源布局、提前備料等策略,降低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三是發揮研發優勢,從設計源頭多維度優化成本,提升自研占比;四是與國內AI芯片企業合作,打造智算服務器聯合推廣生態;五是深耕電力、能源,拓展醫療、教育等有較高技術要求的領域,提升高毛利率行業市場份額;六是推出軟硬一體的智算一體機,注入更多技術價值。
微電子的新挑戰
今年海外定制化芯片設計市場快速發展,也引發行業內對中興通訊相關能力的關注。
對于中興微電子的發展情況,公司財報中并未明確披露。對此,公司方面解釋道,中興微電子作為中興通訊全資子公司,其中有80%-90%的業務來自于內部定價、與母公司直接交易;此外對外銷售規模大約逾10億元。
之所以財報中并未披露,其根本原則在于子公司的經營利潤是否達到母公司利潤的10%以上,但目前中興微電子并未達到披露要求。
徐子陽進一步分析道,中興微電子近七年主要關心的,是把涉及網絡、算力、端側的核心芯片能力,在合作伙伴幫助下逐步建立起來。“目前各項IP能力,從網絡到算力等各個要素都具備了。”
他坦言,中興微電子目前面臨的挑戰,更多是摸清楚客戶的需求。如此才能在一顆芯片中,把網絡、算力、IO能力匹配好。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一些計算芯片廠商面臨算力與內存、總線等具體能力之間不均衡的挑戰,如何平衡調節是其中一個發展命題。
徐子陽則指出,中興微電子單體解IP的能力已經完成。面臨的下一步挑戰,是將軟件、場景、需求緊密耦合,把每個子模塊的能力優化在一顆芯片中,做到整體性能強化。
“所以未來,微電子的目標是要走出去,走到合作伙伴中去。例如弄清楚無損網絡中的細節,哪些需要強化或弱化,做出一顆符合當期有競爭力的產品。但是在單項技術方面,我們已經解決了。”他續稱。
終端生態的空間
消費者業務作為中興通訊正持續擴大收入規模的存在,近年來在持續提升營收占比。在中興通訊的規劃中,消費者業務不僅限于手機終端,還包括家庭終端等廣泛品類,因此,在端側智能發展趨勢下,也意味著在智能生活場景的增量空間。
謝峻石分析道,AI技術將推動國內家庭套裝升級。“原來家庭場景主要是WiFi、CPE等網絡連接類產品;但未來家庭場景可能將涵蓋‘四件套’,即高速網絡、WiFi7、FTTR、算力主機。”
他舉例道,未來家庭場景會有更多小屏產品,包括云電腦、智慧中屏,甚至AI家庭陪伴機器人,但同時家庭場景強調隱私安全,因此考慮會形成前述組合。
今年,公司將結合AI的發展趨勢,在國內深化“FTTR+X”的經營理念;在國際通過自研芯片和技術創新、產品定制能力以及快速供貨能力,推動Wi-Fi 7路由器收入持續增長。公司預計2025年家庭終端收入將增長10%。
在個人終端市場,謝峻石指出,過去中興終端在國內主要聚焦電商渠道,海外市場采取B2B2C模式。但在2024年開始,公司嘗試在海外2C市場推進大國手機渠道建設。
咨詢機構預測,今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增速將放緩至2%以下,而從今年初以來的統計數據來看,中興的手機收入仍延續同比40%以上的增速。今年公司會加大相應投入力度,且海外市場仍有很大空間。